[轉貼] 竹筏 - 自然保育討論

Cara avatar
By Cara
at 2006-01-22T00:50

Table of Contents




本文轉載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電子報第34期

(文˙趙敏惠/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專案企畫)



  連續幾日的陰霾與寒流,讓大夥兒的心裡也跟著焦慮,原訂下水的日子,已因選舉而
拖延,再往後,天候只會更糟糕。我在清晨醒來,漫步於安靜的巷弄,望著海或山的方向
,在心底默默祈禱著天候的好轉,讓這麼長久時間以來的努力、這麼多人的期待,可以在
最後的時刻,通過祭典、通過體驗、通過分享,作為一種結束和完成。

  週六,陽光照著海面一片燦爛,部落的人們、黑潮的夥伴們陸續抵達港口國小旁的八
角亭;大夥兒來自各方,心中卻有相同的期待──竹筏下水大典。

  2005年春天開始,黑潮與港口部落共同進行竹筏製作的計畫,依循古老的方式──上
山採集原料(竹子,木材,榕樹氣根)、削皮/泡水/蔭乾、綁製──製作,完成一艘竹
筏。完成的竹筏,是傳統的海洋竹筏,為9*1.8(公尺)的大小;4月至12月,春天到冬天
,部落耆老帶著年輕人,從採集材料到綁製,幾個月的時間以來,通過講述、耆老教導、
年輕人實際編綁和共同製作,以至竹筏終於完成!

  竹筏完成,參與製作的Faki和年輕人,有著說不出的喜悅;竹筏完成,也為這個竹筏
製作的計畫,劃下暫時的句點。這個使用於海洋之上的航行工具,能有機會以傳統製作方
式再度呈現,是竹筏計畫目標之一;能夠通過這個過程,年輕人將傳統製筏文化記錄、記
憶與保存,是計畫中的另一目標;不少義工參與其中的記錄和討論,也為自己打開一扇屬
於『海洋文化』的視野。這些,使得來自各方的人們聚集在秀姑巒溪口的八角亭旁,心底
期盼這艘竹筏所完成的,還更是她終於能夠成為航行的工具,如同過往、承載人們於河海
之上,將人們從一端擺渡至另外一端罷。

  竹筏放在秀姑巒溪畔,靜候所有人們的到來。部落頭目偕同幾位共同參與製作的老人
家,依循傳統儀式,首先向祖先祭拜,爾後,部落年輕人與黑潮工作夥伴也共同參與祈禱
──感謝祖先於製作過程中的保佑、祈求下水的一切平安、祈求漁獲的豐收、祈求因為這
次的體驗而對於生命傳承有更深刻的體會。

  儀式結束,董事長瑋琦與製作過程中投注最多時間力氣的林清進Faki分別致詞,一是
感謝,一是重申傳承的火苗和期待;大夥兒在接受祈福與使命的交付後,鞭炮燃起,年輕
人輕輕鬆鬆將竹筏搬至河上,又輕輕鬆鬆地拿起划槳,歷經幾個月製作完成的竹筏,開始
了她的首航!

  港口國小的孩子們是下一批乘客,歡歡喜喜穿上救生衣,跳上竹筏,毫無恐懼地跟隨
身旁的大人搖槳;一些孩子趴在竹筏上,將手放到溪水中,看著自己的手劃開的水紋,開
心地笑成一團;返回岸邊時,趴在竹筏前端,雙手伸出,彷彿奪標,手觸摸到湖邊地面時
,還意猶未盡地,不捨下來。

  在岸邊久候的黑潮夥伴,在國小孩子們開開心心體驗完一回後,分別踏上竹筏,以自
己的手拿起搖槳擺動,或是吃力、或是笨拙、或是漸行優雅,當竹筏緩緩在河面移動時,
好像,整個人的心也跟著打開,臉上透露出的喜悅,帶著一股滿足和開懷,也同時帶著驚
喜罷!

  還有一艘小小竹筏,一個人便能划行,幾個身影坐在小竹筏上,左右擺動不算長的划
槳,有時跟隨在大竹筏的一旁,有時則獨自緩慢移動於河面之上──歡笑的、開懷的、驚
奇的、滿足的笑聲不斷傳來。

  岸上的其他人也沒閒著過,跟在幾位部落老人家身旁,好奇地詢問傳統漁具的使用、
過去的生活型態,幾個人圍繞部落老者,認真諦聽屬於秀姑巒溪口的古老傳說故事。

  站立在旁的我,被這一切景緻觸動,我在心底向著天上的神祇與部落的祖先獻上感謝
,也不免笑起之前的驚惶失措──擔心天候不佳,擔心人們來得太少,擔心因為自己對於
傳統祭典的陌生而觸犯了什麼禁忌,擔心...

  『...竹筏,是我們阿美族生命的智慧...我們要把屬於自己阿美族的生命傳承
下去!』董事長瑋琦以母語向港口部落的族人們如此致意,也同著所有參與下水大典的夥
伴如此分享著──長期以來,瑋琦關心且關注部落文化和海洋文化,熟稔阿美語的她說出
這段話的當下,一旁的人們聚精會神地聽著,部落的老人家、年輕人與黑潮的大夥兒,為
這一段簡短卻深刻的談話鼓掌;我卻感到眼角有淚,知道瑋琦的話,說入了許多人們的心
檻兒裡去了──竹筏下水大典,滿足了大家終於能夠操作著竹筏,航行於水面上的夢想;
竹筏下水大典,歡歡欣欣地為這一個計畫劃下句點,也同時打開了文化的認識視野;竹筏
下水大典,讓每個人,通過自己的笑聲、划行、體驗,成為島嶼上一段屬於海洋文化的見
證者與傳承者。


--

之前哲禎在板上波過的黑潮竹筏計畫,我想大部分人都沒時間下花蓮參加下水儀式
可能也不太了解這個計畫,有空的話就看看這篇吧。

  我覺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行動,你們覺得呢?



  寒假沒事就多看看板上的文章吧,不要再直接按 <-- 或 end 囉 :P

 

--


你們聽見嗎 山與海的聲音在呼喚 那靜寂深沉的吶喊

  撼動你底心歸復平靜的湖面 在蓊鬱森林裡燃燒蔓延


--
Tags: 保育

All Comments

個人回應 方館長一文

Rachel avatar
By Rachel
at 2006-01-21T02:17
說實在話,當我知道這個消息時,雖然也趕去連署,但心裡卻不覺得有用   大部分遊客為得是什麼?   無非是為了屏東海生館的白鯨、鯨鯊、海底隧道。   野柳的瓶鼻、海獅。   花蓮海洋公園的花紋。   比較一下成功水試所,基隆水試所,甚至潮境工作坊的經營狀況   就知道明星物種多會吸金,看看熊貓、無 ...

個人回應 方館長一文

Zanna avatar
By Zanna
at 2006-01-20T14:35
看完方館長的回文 感到很喪氣並且很生氣 這些人的腦子裡都在想什麼? 我的想法如下: 我想,這些團體訴求的重點在於「為何還需要另外四隻白鯨?」而非海生館有沒有展示海 豚的義務。 三年前六隻白鯨到達台灣,兩隻陣亡四隻繼續展示之後,我想這一項義務, 已經完成了。 另外您在信中信誓旦旦地說,要有60%虛擬實境的空 ...

Re: 關於這次的白鯨引進

Margaret avatar
By Margaret
at 2006-01-19T23:24
我也連署了~~ 雖然我不甚同意保育及動物權團體的觀點 但我單純地覺得海生館的環境實在不適合再引入多的白鯨了 我寫給行程院~~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被當成來亂的 院長您好 炁 海生館近期欲引入白鯨之行為已徹底顯示國人崇洋媚外,愛好明星物種,缺乏全球生 態平衡 ...

海生館館長方力行的回應

Regina avatar
By Regina
at 2006-01-19T23:10
屏東海生館長方力行,19日發表對引進白鯨的回應,他說,報端披露數個動物保護團 體,對海生館引進白鯨多所指正,個人支持他們的理念,也不想多做解釋,但是願意公開 一封在不久以前回覆「國際鯨魚和海豚保育協會」抗議海生館購買白鯨的一封信,它代表 他及海生館在國際上的立場,也希望國內的朋友們,藉此瞭解各位託付的一個國家 ...

白鯨與人互動可防痴呆

Liam avatar
By Liam
at 2006-01-19T23:02
http://myurl.com.tw/d9ts 2006.01.19  中國時報 海生館:可防白鯨無聊癡呆 韓國棟、蘇正國、葉震寰/綜合報導 海生館預計於下周引進四隻白鯨,作為「教育展示」之用,引發保育團體「表演賺錢 」的抨擊。海生館館長方力行表示,保育團體誤解了,鯨豚類動物和人類有社交活動的 ...